讀碼器 | 條碼驗證有哪些 ISO 標準?

Code Labels for Verification


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於 1947 年創立,是由各國標準組織代表組成的標準制定機構。ISO 標準數以百計,有一些與條碼相關:如何將資料放入條碼、如何解碼、如何判斷條碼尺寸等等。與條碼品質相關的 ISO 標準只有三項。三項標準分別是:適用於一維條碼的 ISO 15416、適用於二維標籤式條碼的 ISO 15415,以及適用於二維 DPM 碼的 ISO/IEC TR 29158 或 AIM DPM

下載條碼驗證簡介


ISO 15416

此一維條碼 ISO 標準要求在整個條碼的高度中分別取 10 條掃瞄線,然後指定每條掃瞄線的等級。掃瞄線等級由許多不同的參數決定。若某條掃瞄線未達最小反射性、解碼或最小邊緣對比度,這條線會自動取得 F 等級。若這三項都合格,軟體會對符號對比度、調制比、缺陷和解碼性參數進行分級。每項參數均採用 A 到 F 的量尺分級。對每一條掃瞄線完成分級後,會計算 10 條掃瞄線的平均值,以產生條碼的正式等級。
 

最小反射性會檢查長條的暗度是否足以滿足光線在空間中所需的反射比率。

長條太明亮
邊緣對比度用於測量相鄰長條與空間之間的差異。

背景太暗
調制比是指對比的局部變化。

局部對比度
解碼會查看使用標準參考解碼演算法是否可讀取條碼。

可讀取符號?是/否
缺陷包括列印錯誤,髒污或是會影響單個長條或空間的標識。

不規則處
解碼性會將條和空的寬度與其理想尺寸進行比較的精準度後分級。條碼的條寬度增加或變形,將會得到低解碼性的等級。

條寬度增加/喪失或變形


ISO 15415

此標準會依照 8 個不同參數將二維條碼分級。最低的個別等級已成為條碼的整體等級。分級流程始於合格/不合格測試。若條碼可以被解碼,就可通過了第一個測試。若無法解碼,便自動指定為 F 級。可詢問以判斷無法解碼原因的一些問題包括:

♦ 您是否使用制正確的光圈大小、ISO 標準及光源角度?
♦ 是否啟用符號?攝影機是否對焦?
♦ 代碼是否位於視野中央?
♦ 單元尺寸彼此看起來是否成比例?
♦ 定位器圖案的所有組件是否都存在?

在將代碼解碼之後,接著將下列參數分級。
符號對比度是指最暗模組與最亮模組之間的差異。
調制比用於測量對比的局部變化。
固定圖案受損程度包括 L 側或時鐘圖案或靜音區的錯誤。
軸向不一致度是指條碼比例不均的程度。
網格不一致度用於測量與網格之間的最大誤差。


ISO/IEC TR 29158 (AIM DPM)

DPM 碼的品質參數與分級流程類似於 ISO 15415,但有幾個重要差異。首先是決定全域閾值的方式。全域閾值基本上是劃分明暗單元之間的線條分際。由於這條線可定義某單元較接近明面或暗面,因此劃下線條的位置相當重要。為了容納各種不同的背景表面,AIM DPM 使用比 ISO 15415 更精密複雜的演算法,計算全域閾值。調制比一般可因而獲得改善。AIM DPM 也允許使用 30 度、45 度、90 度及覆蓋式光源。這樣便能驗證曲面、反光或使用打點標示的組件。

有些產業委員會也已開發應用標準,指定要根據當中的哪個 ISO 標準來分級。這些產業包括醫療設備、零售業、運輸業、食品服務業,以及美國國防部。


任何關於條碼驗證問題,歡迎洽詢宇佑科技

 
line